85度c小說網

第178章 皇帝與太子的分權

聽完了姜星火的話,密室內的眾人反應各不相同。

朱棣和朱高熾都感覺匪夷所思,甚至有些驚訝,而道衍和夏原吉則陷入深思之中。

至於李至剛李尚書他沒啥反應,他才不在乎牆對面的人說啥,只要不把他牽連進詔獄就行。

這些信息對朱棣等人來說太陌生了,至少朱棣從來沒有考慮過,一個鋼鐵做成的馬竟然有那麼強大的功能,又能織布、又能拉貨、又能載人、又能推船。

不管是明代還是此前的朝代,這時候的人類始終不可能意識到鋼鐵機器的強悍之處。

畢竟,這是從未出現過的事物。

鑒於姜星火好像沒有吹過什麼實現不了的牛,朱棣也簡單設想了一下,若是鐵馬真的出現,那麼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戰爭的模式被改變了!

是的,鐵馬拉着人和真正的馬,可以在固定鋼軌的道路上飛馳,只需要餵給鐵馬吃煤炭就可以,那麼人和真正的馬就可以好好休息,如此一來,哪怕遠距離調動兵馬,也可以“以逸待勞”,這是以前根本無法想象的。

其次便是,運輸後勤補給更加簡單了,只要是有這個東西的地方,不需要民夫和輔兵再苦哈哈地推着小推車、驅趕着騾馬運輸糧食輜重了,只需要扔上鐵馬拉的貨車就可以了。

而這一切如果真的實現,朱棣敏銳地意識到,以後這些固定道路的交匯節點,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以後的戰役,恐怕就是圍繞這些鐵馬道路的節點所展開的。

而鐵馬道路,極有可能跟現有的交通要道高度重合!

另一側,也是朱高煦的反應更誇張。

“怎麼可能?!”

朱高煦聽得目瞪口呆,張大嘴巴,連話都忘記說了。

朱高煦概念里的“鐵馬”,也不過是所謂的戰場之王“具裝甲騎”,也就是自南北朝興起,唐朝一度衰落,而復又極盛於宋金夏時代的鐵浮屠、鐵鷂子等等重甲騎兵。

可那種“鐵馬”,也是要吃草喝水,甚至要吃豆料、蛋料的,比人都金貴的多得多,根本不可能拿來當運輸工具,更別提什麼拿來下海推進船隻,或是代替人手來紡紗織布了。

姜先生口中的“鐵馬”,竟然能做如此多的事情,而且只需要燒煤炭就行,這不禁讓朱高煦一萬個難以置信。

但這畢竟是姜先生說的話,此前姜星火發明化肥仙丹,讓農作物畝產量翻倍的事情還猶然在望,於是朱高煦倒也不敢質疑,只是太過難以置信罷了。

鄭和自然也曉得這個道理,化肥仙丹珠玉在前,誰知道姜星火說的這個“鐵馬”是否就真的不存在?

若是有這東西,別的不說,光是海運,恐怕就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了。

原因也很簡單,船隻不需要完全依靠順風順水來決定航速了啊!

“姜先生說的‘螺旋槳’,是個什麼東西?”鄭和忍不住問道。

這是鄭和最關心的問題,他緊緊地盯着姜星火看。

姜星火給他搖了個花手。

“看明白了嗎?”

鄭和搖了搖頭。

姜星火又從地上撿了三片頗有韌性的枯葉,把它們分開纏在一根小樹枝上。

“嗖!”

隨着手搓小樹枝的旋轉,三片枯葉也跟着轉動起來,漸漸形成了殘影。

鄭和一拽假鬍鬚,差點把粘在下巴上的長髯拽下來。

“這不就是一片變成三片的船尾舵槳嗎?”

姜星火怔了怔,說道:“對,大概就是這意思,鐵馬驅動這根樹枝,也就是舵槳,船不就可以向前推進了嗎?”

剎那間,鄭和陷入了獃滯的思索推演。

而朱高煦也是開始變得將信將疑了起來,他作為職業軍人,職責就是征戰沙場,打敗敵人,平常並不關心這些,對於所謂吃煤就能動的“鐵馬”,更是頭一次接觸到。

姜星火微笑看着他們,等待他們反應過來。

好久之後,朱高煦才遲疑道:“姜先生您確定嗎?”

姜星火點頭:“我當然確定,不過這種東西,現在暫時一兩年內還不能面世,它需要再更合適的時候出現。之所以提前說出此物的存在,便是關於遷都的聊天討論,我給你們提供一個可行的思路而已,不管究竟覺得可不可行,都只是無聊時的聊天而已,切莫當真。”

朱高煦忍不住插言道:“那如果不能造出來鐵馬呢?”

姜星火澹定道:“如果不成功,那就當是我吹牛好了。”

朱高煦頓時啞口無言。

姜星火繼續講道:“你們可以思考一下,這是關於遷都第二點困難,我做的一些思考.假設鐵馬和軌道作為運輸工具成立,那麼北京作為山西煤炭和遼東鐵礦石的運輸樞紐,自然就有了跟南方對等貿易糧食、絲綢、茶葉、瓷器等等的能力,而北方的煤鐵或者是煉出來的鋼材運輸到南方,製造出來的廉價紗、棉,又可以進一步向海外進行貿易,甚至可以賣到極西的鶯歌藍、發郎溪等國。”

“海權,從來都不是指水師或者控制海路,指的是能通過所控制的海路,有效地運輸貨物、人員等資源!”

事實上,南京固然沒有北方那種發展工業所需大量煤鐵的得天獨厚條件,嚴格地來說,馬鞍山鐵礦和淮河煤礦是支撐不起第一次工業變革的,但南京也有一個條件是北方比不了的,那就是財富和人口!

沒有足夠的財富和人口,工業變革根本無法啟動,畢竟大明又不是靠掠奪起家的,用不了外部財富,初始動力只能依靠內部財富。

北方現在十室九空,本來元氣就沒恢復過來,哪有足夠的財富和人口推動工業化?

“如此一來,在經濟地位上南北不就基本平等了?”

姜星火繼續說道,“經濟平等,也就意味着出現了兩個經濟中心,其中任意一個經濟中心承擔廟堂中心的職責,亦或是兩個經濟中心都分別承擔廟堂中心的部分職責,也就不足為奇了。”

接下來‘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權,是姜星火基於前世的明初歷史史實,構建的設想。

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為了彌合南北割裂,明朝皇帝就進行了為期數十年實際上的‘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權。

朱棣和朱高熾,朱高熾和朱瞻基這祖孫三代人,為了既守住北方,又控制南方,便採取了皇帝和太子一南一北的治國方略。

歷史上既然證明可行,那就可以改良。

而且姜星火還有一層意思,那便是合理畫餅,試探大明帝國高層對自己提議的態度和容忍度。

畢竟,這個提議涉及到了皇帝的核心利益。

――皇權!

皇帝的逆鱗!

觸之者,必死!

既然姜星火出獄後打算改造大明,那麼毫無疑問,肯定會有很多新的思維、政策、器物,即便能增強大明國力,給皇帝帶來很大利益,依舊是不可避免地會觸碰到皇權的禁忌。

如果不現在在詔獄中,提前試探出皇帝對自己的容忍度。

那麼等出獄後,準備大幹一場,結果發現皇帝為了死死地捍衛皇權,所有改造大明的舉動就變成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時候不就一腔熱血餵了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