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说网

李世民带着一群重臣刚从东宫出来,就见一名力士急匆匆过来禀报道:“圣人,大理寺少卿孙伏伽求见,说是有太子遇袭案情上报。”

“嗯?”李世民眉头皱起,和太子遇袭案有关?此事不是王真在负责吗?怎么孙伏伽过来汇报?

难道他为了争功故意越过王真来汇报案情?

不只是李世民这么想,在座的其他人差不多也都是这个想法,对孙伏伽的印象顿时降低了好几个层次。

如果是别的事情李世民会拒绝这次求见,但事关太子遇袭案,想了想还是让人把他带了进来。

只不过态度就变得比较恶劣,孙伏伽行礼之后他根本就没有搭理,直接说道:“王真呢?此案不是由他负责吗,怎么你来汇报情况。”

孙伏伽也能明白李世民对他为什么态度恶劣,心下却并不慌,而是说道:“此案牵连到王正卿,负责审讯犯人的官吏不知所措找到了臣这里,臣也不敢做主只能来求见圣人。”

“什么?”李世民豁然变色。

“这是犯人的口供,请圣人过目。”王真毕竟是他的上级,孙伏伽把自己撇清之后并不多言,直接拿出了供词。

李世民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不等赵蒙中转,自己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孙伏伽面前一把抢过供词快速翻阅起来。

越看他的脸色就越是阴冷,最后用渗人的声音道:“王真,好一个王真,我一定要把你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

其他人都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袭击太子的不是几个人贩子吗?怎么和王真车上关系了?难道他私下还做略买人口的生意?

应该不会啊,以他的身份地位随便做什么生意都比略买人口赚钱,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人口买卖。

等等,人贩子?

在场的无一不是朝堂大佬,生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很快就想到了一件事情。

池登崧之子私买良家为奴案,这也是王真唯一可能和人贩子扯上关系的机会。袭击太子的和卖人给池家的不会是一伙人吧?不会这么巧吧?

高士廉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一张老脸顿时变得僵硬无比。

李世民看完之后气冲冲的把供词扔给了萧瑀,道:“你们也看看,这就是大理寺卿,他眼中还有没有王法。”

萧瑀拿起供词翻了一遍,看着高士廉叹了口气,然后把供词递给杨师道。杨师道看完也同样看了一眼高士廉,把供词递给魏征……

此时即便还没有看过供词的人,也差不多猜到了上面写的是什么了,而高士廉的一颗心已经沉到了渊底。

但他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只希望事情不像是他想的那样恶劣。

很快供词就传递到他这里,用抖如筛糠的手拿起供词艰难的看完,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供词交代,这群人贩子从事略买人口十余年,两个月前就是他们把一个良家卖给池家为仆。

后来被人发现告官,官司打到了大理寺,王真出于官官相护的潜规则把这件事情给压了下来。

审判案子是有固定程序的,苦主和事主缺一不可,起码明面上是这样。

既然不治池家的罪,那也就没有办法以略买人口的罪名治这群人贩子的罪。

到了这种时候,处理人贩子的办法就只有两个了。一个是把他们关押在大牢里不管不问,等他们死了就什么事儿都没了。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人贩子交钱买命。

很显然,这群人贩子选择了第二种方法,所以王真就把他们给放了。打伤李承干的人贩子就属于他们之中的两人。

这群人蛰伏了一段时间,等大家都忘记了池家的事情再次出来作案。结果就遇到这这件事情。

只能说,一饮一啄自有天定。

这件事情和王真有关系吗?和高士廉有关系吗?严格说起来没有。

不就是略买人口逼死几个普通百姓吗,这哪算的上是事儿。

王真维护官僚体系的利益并没有错,高士廉保护自己的小弟也没有错。当初李世民不愿意处罚王真就是这个原因。

要不是岳山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要和池家不死不休,李世民连池家都不愿意处罚。后来还是为了给自家女婿一个面子,才贬了池登崧的官。

然而人都是双标的。

你王真要是秉公办案把那群人贩子给杀了,太子就不会受伤了。你高士廉要是不维护池登崧,这群人贩子也早就被判了死刑……

所以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处置方法,之前王真和高士廉都属于正常行为,现在就是罪大恶极。

此时高士廉也是悔恨不已,太子是他的外孙直接关系着高家的荣华富贵,现在却因为他的私心面临跛足。

别管这里面有多少巧合,他都难辞其咎。

颤巍巍的从座椅上站起,艰难的道:“臣识人不明,请圣人责罚。”

“许国公这是哪里的话,事情不是还没有查清吗,别着急往自己身上揽责任。”李世民冷冷的说了一句,然后对赵蒙道:

“去告诉岳山,把人犯转移到六扇门关押,一定不要让他们出事。孙伏伽,你也去协助清水候办理此事。”

“喏。”孙伏伽和赵蒙领命退出,一路小跑去处理这件事情。

虽然王真不一定敢杀人灭口,但也不得不防啊。

等两人离开,李世民也没有继续议事的心情,说了句:“北方战事就按照刚才商量好的来,枢密院全权负责,不用在请示我。”

说完转身离开,只留下心思各异的一群人。

对于高士廉的遭遇,有人惋惜,有人幸灾乐祸,有人乐于见成,有人担忧。但不管抱着哪种心思,当面都做出一副同情的模样。

很快众人也都散去,只留下高士廉和长孙无忌两人。

长孙无忌看着瞬间苍老了十几岁的舅父,心情复杂。他心中也埋怨高士廉,但同为外戚并不希望对方倒下,于是说道:“舅父,我们去见一见娘娘吧。”

高士廉摇摇头悲伤的道:“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娘娘,明日早朝我会正式请辞……以后娘娘就靠你守护了。”

“您决定好了吗?”

“我年岁已高也是时候退了,且我退了之后圣人应该会让你接替我的位置,咱们甥舅二人谁坐这个位置都一样。”

“且,太子遇袭加天降异象,不是杀两个地痞就能过去的,必须要拿几个有分量的重臣开刀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在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了。”

“但有一件事情我要提醒你。”

“您说。”

“不要和岳山起纠纷,太子的安危就掌握在他手里,眼下即便和他有冲突也要退让,万事都等到太子痊愈再说。”

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的道:“要知道他有退路可言,我们……越退劣势就越大。”

这话说的没头没尾,但长孙无忌却心下了然。

皇子众多,但能当太子的只有两人,李承乾和李泰。

不管哪个当太子对他们这些外戚来说都是好事儿,但在外戚里面也存在着亲疏远近。

李泰的王妃可是岳山的亲妹妹岳水儿,还是唯一的妃子。要是他当上太子,那岳家的地位可就太突出了。所以李承干当太子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