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帶隊之人不是別人,正是李建捷。

陳凱抵達萬州後,便讓林察載了李建捷的驃騎鎮和五百步兵北上,林察的艦隊在海南島東北方向的七洲洋山群島停泊,分批將這支騎兵潛送上了島。最後約定時間,由李建捷率領騎兵從府城南面的定安縣境內繞道子城。

之所以如此麻煩,便是在於南門關閉,東門則有月城可以將他們限制在瓮城之中。唯有子城,一旦進入,以着他們自廣州城破以來便暫居此處,從而形成的對府城的了解,勢必將會在大西門關閉前殺入府城。

李建捷一聲令下,早有準備的明軍便策馬衝殺那支尚未反應過來的瓊州鎮兵。以多打少,還是騎兵橫衝直撞,清軍毫無還手之力。而在此時,李建捷也帶着其他的騎兵直衝大西門。

果不出其所料,自修建子城完畢後,大西門的守御便日漸廢弛。此刻明軍暴起發難,大西門的守卒反應不及,但見明軍騎兵衝來,更是連忙逃竄,迅速的消失在了街巷之中,只留下了進出大西門那必經之路的北勝街上,明軍騎兵呼嘯奔騰的身影。

鐵蹄踏在石板路上,濺起陣陣火花。馬蹄鐵與石板碰撞出清脆的敲擊聲,此起彼伏,迅速的自北勝街傳遍鎮台前街、府前街、尚書街、靖南街乃至是整個瓊州府城。

城內綠營本就只剩下了六百人,不僅要守衛鎮台衙門和兵營,還分配在了各個城門處守御,分散得就剩下了一盤散沙而已。而明軍這邊,對瓊州府城的熟悉程度絲毫不遜於他們,甚至更勝一籌,再兼是騎兵,奔襲各處,自是如摧枯拉朽一般。

彭三益聽到的驚聲尖叫就是他衙署中的署吏們發出的,明軍在第一時間便鎖定了鎮台衙門、道台衙門、府衙、縣衙以及兵營,分兵奪取,講的就是一個突然襲擊。

那一百分巡道兵駐紮于軍營,與此頗有些距離。彭三益一旦聽到尖叫,當即便明白了所有的一切,只是由衷的嘆了口氣,便搬了把椅子,順帶着解下了腰帶,爬上椅子,大力的將一頭兒扔過房梁。一次不成,便又是一次,幾次過後,腰帶的那一頭兒總算是從房梁的另一側繞了過來,彭三益比划了一下,在脖頸的位置將其系了個死扣,再比划了一番,便要將腦袋往上面套。..

外間已經傳來了依稀的喊殺聲,明軍顯然是已經殺到了這道台衙門的附近。彭三益連忙將腦袋套了進去,余光中卻看到了那最後一份尚未查閱過的公文,將腦袋放出來,想要走下去將公文看過了再行自縊,但是喊殺聲似乎越來越近了,他又只得將腦袋重新套了回去。

如此幾次下來,彭三益乾脆嘆了口氣,閉上眼睛,也不看那份公文了,便一腳踹了椅子,整個人被腰帶吊著,雙腿猶自無謂的掙扎着。

片刻之後,明軍殺入道台衙門,抓起了一個尚未來得及逃走的小吏便押着他去找尋彭三益這個道台。結果看到的卻是一副已經斷了氣兒的屍首,兀自在梁下晃蕩着,唯有那吐出的舌頭卻顯得是份外的長了。

明軍發動突襲,守軍很快就淹沒在了明軍的鐵蹄之下,海南道彭三益以及清廷的瓊州知府、瓊山知縣先後以着白綾、自裁等方式殉了清廷在這府城的統治。或許,很快他們所殉了的便將會是清廷在整個海南島的統治!

憑五百騎兵,明軍迅速的擊破了守軍有限的兵力,將各處要點控制在手後,卻連城門也不關,就這麼大敞四開的放任百姓出入,全然是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

張榜安民,迅速的進行了起來。那些吏員、衙役們一旦聽說是李五爺跟着陳撫軍殺回來了,也是連忙領命自效,不敢有絲毫的遲疑。如此的明目張胆,李建捷是完全不把清軍放在眼裡了。只不過,這世上從來都是以成敗論是非,李建捷很清楚,瓊州清軍現在就剩下了各縣的守卒,根本沒辦法對其造成實際的威脅。這份狂妄,也就順帶着變成了自信!

迅速的控制府城的情狀,明軍做得最是一個有恃無恐。城北五里,便是海口千戶所的所在,一座千戶所城便橫垣在府城與海岸線之間,作為瓊州府城向北的唯一陸上屏障。

比起主城加上子城光是城牆就有一千六百三十三丈的瓊州府城,周長只有五百五十五丈的海口千戶所城不過只是個如陵水縣城般的小不點兒罷了。但是出於軍事防禦的考量,這裡的城防建築卻並不遜色太多。雉堞、窩鋪林立,城外更有一條四百六十五丈的護城河將從西北到東南的城牆包裹起來,而暴露在外的東北面城牆則是臨海的,有一條堤岸作為屏障。

海口千戶所城北面便是海門港和白沙津,哪怕是清軍南下時徵調了大批船舶,此間也還有不少船隻停靠在港口。明軍由南向北而來,說起來,他們才是最為進退自如的,有恃無恐的。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劉伯祿那個總兵官,還是彭三益那個海南道,都是無法與之比擬的。

府城遭遇明軍突襲的消息以着最快的速度從子城的小北門傳來,守在此處的清軍算是各縣最多的,就是分屬於各部,顯得有些雜了。鎮兵在這裡是最少的,一個千總統管城池防禦,手下卻只有幾十個兵。其他的,有明軍的降卒,有海口千戶所的軍戶,還有本地的守卒,若非是礙着清廷編製的條條框框,劉伯祿早就把除了軍戶以外的兵馬都融入到了瓊州鎮之中了。

千總在南城門上直冒着大汗,府城不開北門,倒是少了一個明軍趁勢突襲海口千戶所城的便捷途徑。但是府城丟了,劉伯祿卻不知所蹤,他身為部將一邊要守衛城池、一邊要保全部隊、更要顧及到大帥的安危,幾廂為難,但卻也被這些困難和選擇生生的卡在此處,動彈不得。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腦海里全都是這樣的文字在來回來去的跳動着,甚至都快達到了滾屏播放的效果。千總很為難,但是更為難的還在於隨着時間的推移,留給他選擇的餘地也會越來越小,這不光僅僅在於明軍對於府城的控制不斷強化,甚至不在於明軍的主力抵達後勢必會對其展開攻勢,只是這城裡的那些分屬於各部的軍官就足夠讓他撓頭了。

“千總爺,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是啊,還是先過了這海峽,到了對岸的雷州府便有大軍可以依託。到時候,是打回來,還是保全士卒、艦船,千總爺您可都是大功一件啊。”

“正是如此,現在撤走還來得及啊,萬一被賊寇的水師攔住了去路,到時候就算是想為朝廷保全些兵馬也是不可能的了。”

自家的部下、衛所軍官以及本地守卒的軍官紛紛表態,無不是希望他能夠儘快帶着部隊轉進。三方有志一同,倒顯得那些明軍降卒的態度還有些曖昧,始終一言不發。可是,千總卻知道,除了他自己的部下以外,現在反倒是那些明軍降卒是最值得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