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穆宗帝乃至於仁宗帝的死因,事實上並未引起臣民的憤慨,是因這前後兩任帝王,並沒有承擔他們應當承擔的職責,他們的死活,對於絕大多數臣民而言,其實無關痛癢,可謂應了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而這個時期的大周,其實大有別於謝瑩時空的明、清兩朝,奴役化的思想尚未深入人心,腐朽一切學說,大周沒有文字獄,百姓批判朝政一般不會被追究,縱然在韋海池執政時期,形成了一定的強權壓制,但並不能徹底達到震懾的作用。

比如走投無路的百姓會加入急公會反叛朝廷,也比如朝堂之上,仍然會存在陶葆儀等等敢于堅持直諫的官員。

臣民氣骨未倒,帝制的時代,還沒有步入窮途末路。

更何況謝瑩為求脫身,放了那把轟轟烈烈的大火。

十一娘有意沒有禁閉,於是不少士人,便都知道了這一起新生的弒君大案。

仁宗帝是被罪庶珅及莒世南暗害,可絕大多數臣民,甚至對莒世南飽含同情,因為在他們的眼中,莒世南當真是為了萬千貧寒才行弒君大罪,做了太多人,想要做卻沒能力做到的事,在他們的眼中仁宗帝的死亡根本不值得同情,懷恩王與莒世南才是英雄。

而對穆宗這個皇帝,民眾則更加不予敬重,他們將其看作傀儡,縱然是在穆宗為時不久的掌政生涯,也並沒有行為任何一件益國益民的善事。所以民眾雖說認為弒君者如姚潛等等該死,但主要還是因為這幫貪官污吏乃廢太后的幫凶,引起憤慨,緣由並非弒君。

可當今天子賀燁也險些被刺身亡,這一件弒君大惡,才真正引發了臣民的憤怒。

曾經“臭名昭著”的晉王燁,如今早已成為萬千臣民敬重的君主,無論是他率領燕王部平定營州收復燕趙、起兵奪回長安兵滅吐蕃的戰功,還是先後施行稅制、法製革新等等善政,這都為士子及布衣津津樂道,又仔細論來,當年的晉王燁雖說惡名遠播,事實上從未行為過一件仗勢欺民的罪惡,這個時候的賀燁,已經徹底贏獲了臣民的愛戴及敬服,百姓們的生活逐漸向豐衣足食演化,他們看到了能夠安居樂業的曙光,他們堅信這都是當今天子的功勞,就連執政的皇后,不也無時無刻不在強調,雖說如今是她主持朝政,但事實上一切益國益民的詔令,都是天子早便擬定的主張?

這樣一位君主,卻險些死於權奪暗殺,正在興盛發達的君國,又險些淪為萬劫不復,這已經不僅僅是賀氏皇族的損失,百姓們已經將自己的利益,與君國緊緊關聯,他們不允許希望就此破滅,不允許那些心懷叵測的奸黨,東山復起為所欲為,可以任意踐踏他們的生命,侵奪他們的宅田。

還有那些良知並未泯滅氣骨並未屈折的士族,眼看新時代來臨可憑滿腹才華一展抱負的學子,他們這時也已堅定信念,他們無比怨憤天子對待廢太后已經格外寬容,然而廢太后卻仍舊賊心不死,他們原本都在安靜等待着薛謙等等重臣通過審訊謝瑩、任氏一系關鍵人證,將廢太后論罪處決,但等來的仍然是一句“察無實據”,他們憤怒不已,當聽聞兇犯紀駐鋌竟得寬赦,聽聞不少百姓自發擁堵皇城之外,質問紀駐鋌弒君大罪時,他們也跟隨人群圍擁向承天門前。

這是什麼樣的情境呀?紀駐鋌跽坐囚車之內,目睹那無數人頭,耳聞那質罪聲聲,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他,此時此刻也由不得滿面蒼白、冷汗淋漓,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膝蓋在發抖,脊樑似被千萬銳刺扎得疼痛難忍,他想大聲為自己辯解——

我有什麼錯?我只是想為無辜慘死之阿姐報仇血恨而已!如果你們之家人,你們之血親,也死在這座吃人的深宮,死在義烈皇后的刑杖之下,你們會不會心懷仇恨?你們會不會也想手刃仇人?

可他翕動着嘴唇,卻無法出聲,他看見那些憤怒的人沖他揮舞着拳頭,似乎想要衝上前來將他千刀萬剮,他流着冷汗,躲避眉眼,他突然才知道自己竟然是心虛的,他曾經以為正確的信念,竟根本無法說出口來。

“紀駐鋌,你可還認得我!”又聽一聲暴喝。

囚車裡的人犯,下意識看向喊話的人。

那是他曾經的部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這些部屬,曾經與他並肩作戰,不畏生死衝殺陣前,他們曾經那樣敬重自己,曾經與他兄弟相稱,挽着胳膊喝着烈酒,在營帳里抵足而眠,發誓同生共死。

可這時的他們,對自己竟也如此仇視。

“紀駐鋌,我以為你,與我們一樣,都是鐵骨錚錚保家衛國之勇士,我們真是瞎了眼睛,不知你竟然通敵叛國,聽從突厥人指使,刺殺聖上,你看着我們,想想我們曾經許下諾言,想想那些戰死沙場之兄弟同袍,你現在,還有什麼面貌活着,還有什麼面貌,做為大周軍士活着!”

紀駐鋌再也無法承擔這樣的指責。

“我沒有通敵!”他從囚車上站起,雙手緊握柵欄,他大聲辯白:“我沒有對不住你們,沒有愧對同袍,我只是,我只是!因為阿姐慘死深宮,我要為阿姐報仇血恨!”

“呸!”那兵官重重吐出一口濃痰,拔劍指向紀駐鋌:“你沒有通敵,何故毒箭上塗抹突厥制毒?你說你阿姐慘死深宮,難道是被聖上害殺?冤有頭債有主,就算義烈皇后害死你阿姐,與聖上何干?你看看這些百姓,他們子女妻兒,有多少為突厥人殘殺凌辱?你想想有多少無辜百姓,被廢太后極其奸黨害得家破人亡?你只為一己私怨,聽從於奸惡指使,你怎麼不想想,如果真讓你得逞,如果廢太后再掌政權,有多少無辜會再被殘害!”

“殺了他!殺了這個大逆罪人!殺了這個廢太后幫凶!”無數拳頭揮舞,喊殺聲聲,幾乎連護送的衛士,都無法阻止如此滔天的憤怒。

柳彥聞訊趕來,挺身向前,阻擋那些激憤的兵勇:“聖上已經寬敕紀駐鋌不死,聖上聲稱,弒君雖為極惡,然紀駐鋌確曾英勇拼殺,斬殺突厥軍士,於社稷君國有功,將功可抵死罪。”

那些兵勇卻漲紅了眼,氣粗了脖子,當先一人大聲道:“聖上寬仁,但我大周軍隊,卻怎能容忍此等敗類?紀駐鋌,你可敢承認,你之所以奮勇殺敵,目的便是為了接近聖上,以圖謀刺,多得聖上先將阿史那奇桑斬殺,你才得到機會,否則,只怕縱然是突厥未敗,你也會無視大局,先下殺手!你可曾想過,聖上重傷,軍心大亂,大周戰敗,突厥贏得時機,戰火長久不熄,有多少同袍會死於疆場,甚至會讓華夏遭遇滅國,又有多少百姓會淪為異族奴隸?!如你一般敗類,還有什麼資格以大周軍人自稱!”

真是這樣的么?

紀駐鋌茫然四顧,又頹然癱坐囚車裡。

他沒有辦法為再為自己開脫了,因為當年從軍,就是為了打聽姐姐下落,後來得知姐姐已然慘死,他便立志要手刃義烈皇后唯一的兒子,這果然才是他一直以來的目標,如果突厥人能夠助他報仇血恨,他會毫不猶豫投敵叛國,他似乎的確,再無顏面苟且偷生。

柳彥冷冷看向紀駐鋌,他也實在不能承認此人的所謂功勛,根本無法想象倘若突厥未敗時,先一步讓紀駐鋌獲得機會,會給君國帶來怎樣的滅頂之災,他也極想放縱這些憤怒的臣民,在承天門前將紀駐鋌踏成肉碎,但他尚且記得十一娘的囑咐,十一娘說過,賀燁既然寬敕了紀駐鋌,那麼就不能讓他死於這場,其實是由十一娘暗中策劃的圍堵質問。

“君令不可違。”柳彥深吸一口氣,仍然阻擋在囚車之前:“聖上體諒紀駐鋌為血親復仇之心,對於義烈皇后曾經杖斃其姐之行,亦懷悔愧,故願意給予紀駐鋌改過自新機會,做為大周軍士,仍為江山社稷鎮守邊關,爾等與紀駐鋌曾為同袍,一度出生入死,還望亦能寬諒他曾犯罪行,給其改過機會。”

“柳將軍,不是我等不近人情,但方才將軍也曾親耳聽聞,紀逆何曾有一絲改過之心?直到這時,他竟還為自己開脫辯解!”

“正是,聽聞連謝氏六娘、任氏等等均已招供,弒君之罪乃廢太后指使,只有紀駐鋌仍然保持緘默,至今仍在維護包庇幕後主使,何曾有懺悔之心?”有士子也出聲質問。

“紀駐鋌,你若真知罪而願意悔改,那麼便應當著眾多臣民面前,承認罪行,當著天上金烏起誓,坦白交待,究竟得誰指使,從誰手中獲得劇毒!”

“紀逆今日若不交待清白,就算會被聖上怪罪,咱們也決不放他離開長安城!”

囚車之內,紀駐鋌再一次抬起眼瞼,看向張張憤怒的面孔,那些他認識或者並不認識的人臉,終於意識到,他對於私仇的偏執,原來得不到旁人的認同,因為他的偏執,的確可能會陷更多的人,於禍難之中。

他原本自信自己是有情有義,鐵骨錚錚一條好漢,原來,卻應該淪為千夫所指的罪徒。

“是任知故。”他終於承認:“任知故使人,與我聯絡數回,約定隱秘處會面,是任知故交予我兩種劇毒,聲稱,若能刺殺聖上,太后必保我榮華富貴。”

“當真便是廢太后!是廢太后主使,是廢太后指使紀駐鋌弒君!”隨着這一聲怒吼,承天門外頓時又生一片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