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郗浮薇說懷疑建文餘孽此番的動作主要就是為了沈竊藍:“劫獄的事情你們瞞了大人,我也是贊成的。但如果我被姚氏說成同黨的話,這事你們肯定不能再瞞着大人。”

而沈竊藍接到這消息後,錯非十萬火急的脫不開身,那是鐵定要立刻趕回來的。

“所以姚氏恨我卻沒有利用招供的機會害我,八成是為了不讓大人回來。”

魯總旗皺着眉頭,表示這消息沒什麼稀奇的,因為鄒知寒招供說建文餘孽最近在汶水畔活動,他們自然就會考慮沈竊藍一行人的安全問題了。

“但建文餘孽,或者說姚氏不信任鄒府。”郗浮薇說,“所以鄒知寒知道的事情,他們肯定會認為是沒法保密的。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是不想沈竊藍迅速趕回,那是為什麼?”

見魯總旗沉吟不語,她眯起眼,問,“大人在汶水畔要處置的事情,您不想跟我說就算了。我就問一句,您覺得建文餘孽刺殺大人一行的可能性有多少?”

“除非大人他們遭了暗算,否則斷無可能。”魯總旗思索了會兒,謹慎的說道,“一來大人武藝高明,此番帶的人手也都是出挑的,還有一位總旗同行;二來運河已經在開工,山東的民夫都已經在汶水兩岸聚集,南方那邊的徭役也在趕過來的路上……雖然都是些普通百姓,當不得大用,然而抓着了建文餘孽的賞賜,也足夠他們賣命了。”

為了疏浚運河,永樂帝統共徵集了三十多萬民夫。

雖然這個數目是整條運河的人手,但會通河的重要性,分在這裡的人手也不是少數。

這種情況下,建文餘孽別說東躲西藏十年下來本身也沒多少人了,就算是來支小型軍隊都沒用。

“問題就在這裡。”郗浮薇看着他,“按照常理,他們在汶水畔其實害不了大人,也不僅僅是大人,已經在那邊指揮動工的義父,還有其他的一些要人,他們都沒什麼指望下毒手。那麼……為什麼他們還是不希望大人這時候離開汶水附近?”

魯總旗皺着眉,思索了會兒,說道:“郗小姐,還請你有話直說。”

“朝廷一早知道鄒府跟建文餘孽有關聯,因為種種緣故,只是按而不發。”郗浮薇邊想邊說,“直到這次陛下打算開河,才決定算賬。大人來了濟寧後,首先派我進入鄒府做西席,說是監視,其實也是為了敲山震虎,迫使鄒府,以及跟鄒府聯絡的建文餘孽,慌亂之下,露出更多的破綻。”

所以她住進芬芷樓沒多久,姚氏母女也來“投親”了。

至於說為什麼庄老夫人恰好有這樣的親戚也不奇怪,畢竟鄒知寒的祖父,就是庄老夫人的公公,乃是洪武年間錦衣衛的佼佼者。

按照他當時的上進程度,給兒子物色妻子時,找個同僚家親戚的女孩子很正常。

如果沒有郗浮薇進入鄒府的話,姚氏母女估計未必會出現。

之所以帶着女兒,不問可知是為了降低嫌疑。

況且姚灼素的確什麼都不知道,正是現成給姚氏打掩護的。

“大人這次針對鄒府動手非常的突然,引子則是邢行首。”

之前沈竊藍跟郗浮薇說過,邢芳歸這個行首,一家子都被永樂帝整慘了,但冤孽的是,她跟漢王的關係似乎很不一般。

此番前來濟寧,一則是應天府那邊的勾欄,看中了運河開通之後濟寧這種大埠的錢景;二則卻是為了漢王。

漢王如今在應天府的處境不是很好。

主要是皇長孫越來越得永樂帝喜愛,倒是他跟趙王這對同盟,因為行事的暴虐荒唐,受到了永樂帝的呵斥跟厭煩。

對比當年永樂帝親口說的“太子多病”,讓他好好乾,現在眼看着再磨滅點皇帝的耐心的話,少不得就是滾回藩國去過日子,從此都跟大位無份了。

這種落差不是普通人受得了的。

漢王當然要掙扎……這一點大家心裡都是有數,問題是他要怎麼掙扎?

永樂帝不是好惹的。

只要這位皇帝支持東宮,傳統的爭儲,什麼拉攏群臣,收買後宮,都不可能。

皇帝很有主意,根本不會被臣子們牽着鼻子走,更不會聽信枕頭風。

至於說栽贓東宮……

那也得能騙得過永樂帝。

郗浮薇覺得如果這樣還不死心的話,那麼只有一條路,就是攪亂天下:“太子殿下作為陛下的嫡長子,自幼就被立作世子。陛下看重漢王殿下,歸根到底是靖難之役之中,太子殿下留守順天府,而漢王殿下與趙王殿下,則都追隨陛下左右,立下汗馬功勞。而且軍營之中父子朝夕相處,情分自然深厚。”

而且天下亂了的話,二王作為皇子,少不得要幫忙出兵平叛。

如此即使永樂帝仍舊不改初心的要立太子,他們也能趁機攥取兵權,為長遠計。

“然而自從太祖皇帝陛下平定天下以來,迄今數十年休養生息,除了北面還有些不平靜外,整個中原差不多已經是海清河晏。”郗浮薇說道,“二王就算想作亂,百姓也未必煽動的起來。”

“但此番陛下為了開河,發動數十萬民夫……”

這些都是精壯男子,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

幾十萬民夫,身後站着的是幾十萬家庭,涉及的人數之廣,是哪怕鼎盛中的朝廷都不可能不重視的。

如果這些人出了岔子……

那這天下想不亂都難了。

魯總旗沉默的聽罷,緩緩說道:“這真是荒謬!就算汶水決口,已經聚集的幾萬民夫也不至於損失慘重……郗小姐,你可能是想多了。”

汶水不是黃河長江,它的水量沒有那麼廣闊。何況宋禮這個工部尚書也不是吃乾飯的,他親自坐鎮汶水,又知道建文餘孽以及朝中二王都在行動,民夫們的營地選擇,肯定會考慮到各種情況,絕對不會允許出現一場意外全軍覆滅的布局。

“汶水決口是不可能。”郗浮薇冷笑了一聲,“但是……疫病呢?”

魯總旗一怔。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郗浮薇說,“這是前朝王粲的《七哀詩》之一,說的雖是亂世遘患、豺狼橫行,然而有漢一朝,單是從桓帝到獻帝的不足百年間,史書可見的疫病多達十七次!”

“聲名隆重如徐幹、陳琳、應瑒、劉楨,俱為‘建安七子‘中人,如此才華橫溢,足見上天垂愛,猶不能保全己身,何況尋常百姓?”

她緩緩說道,“陛下雄才大略,海內寧靖,已有盛世跡象,錯非天災人禍連綿,黎庶怎會離心?”

“所以思來想去,最可能的手法,就是疫病!”

“《周禮》說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魯總旗雖然是武人,卻也是讀過書的,略作思索,就反駁道,“然而這兩年未有陰陽失位寒暑錯時之事,疫氣從何而來?”

“總旗忘記南來的邢行首了?”郗浮薇反問,“邢行首從應天府而來,她雖是罪臣之後,卻與漢王相交莫逆……漢王的藩國,在雲南。”

魯總旗臉色一變。

郗浮薇繼續道:“雲南自古多瘴氣,滇西更是瘴鄉層出不窮。所謂‘山嵐煙瘴, 無處無之’,如今正逢青草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