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帕爾米恩對弗雷其實訴說的,其實是弗雷騎士根本沒有能力驗證的想法。

這個方向的研究,怎麼說呢……

靈感十分不值錢,但是消耗十分需要錢。(假設這個時代還有“錢”這種一般等價物的話。)

整個過程說白了也就是用這種“把石墨烯跟鳥屎混合在一起,然後水一篇論文”層次的科研靈感。

21世紀初期,“石墨烯”一度是化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自從石墨烯在2004年被發現以來,它就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傳感器,晶體管,柔性顯示屏,海水淡化,航空航天,新能源材料,電催化劑。僅以“石墨烯摻雜作為電催化劑”的方向為例,不同的石墨烯合成手段結合各種元素單摻雜,混合摻雜,SEM,XPS甚至同步輻射等表徵,再加上電化學性能的提升,最後文章末尾升華一下研究的價值,就是一篇有水平的論文了。

一直到2020年,一名多倫多大學的化學家,將鳥屎與石墨烯混合,發布了一篇《是否任何屎都能提升石墨烯性能》的論文。正如文章中所寫,考慮到有 84種合理並且穩定的元素(去除惰性氣體和碳),可以寫 84篇摻雜一種元素的石墨烯文章;摻雜兩種元素可以找到 3486種組合,摻雜三種元素我們可以發表 95284篇文章,摻雜四種元素這個數字可以接近 2×10^6。

有詩云:思路不清晰,加點石墨烯;投稿不順暢,塗點鈣鈦礦。

你不能說這不是一個有意義的方向,但是就“靈感”的“技術含量”來說,這實在是……不怎麼高明。

某種意義上就是將腦力勞動轉化為體力勞動而已。

但是這種體力勞動某種意義上也是有較大門檻的。

你得真找得到那麼多的最前沿改造技術,還得真有條件一個個實現。

光前者吧,尖端的細胞層級改造技術,哪個不是機密?在被俠客開源之前,這些技術都會鎖死,絕不下放到基層的。

而尼婭古蒂這些年一直在附近活動,也是想着找個機會開源一波。

帕爾米恩作為生命熔爐的副團長之一,他是真的能取得相關技術資料,並且一一實現的。

老實說,這簡直就是向山所預期的最好結果了。

其實向山也思考過,在俠客的基地里,取出一些自己的細胞,然後測試這些細胞與現有改造技術的兼容度的。一項項測試,總能摸索出正確方案。

這就可以繞過最為複雜的研究。

人類尚未完全掌握生命。

但是,一來這需要海量物資,二來這需要海量物資,三來這需要海量物資。

總之尼婭古蒂一開始就沒考慮過這種可能性。

帕爾米恩等於是用自己的資源,直接解決了向山最關心的問題。

而向山則更關心另一個問題。

“這……特殊樣本A-RG-13的數量真的足夠嗎?”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

向山尚未找到那種神秘細胞骨架的合成路徑,也不知道它的開啟條件。

唯一確認的是,這種物質的合成路徑與分解路徑,在正常狀態下都是關閉的。通常狀態之下,特殊樣本A-RG-13/向山的細胞既不會生成它,也不會分解它。並且,這些路徑的開啟條件也是“未知”。

或許在特定條件之下,細胞才能合成它。或許它是另一種外部注入的人工合成物質在細胞內分解之後的結果。這兩種方向,都有好些技術成果了。

換言之,即使克隆特殊樣本A-RG-13,克隆後的神經細胞樣本,也不會攜帶那種特殊的細胞骨架。向山因某種奇異遺傳病而異常增生的細胞,內部也不含這類細胞骨架。

向山也不可能整天從自己腦子裡薅神經元。就算現代生物技術,已經可以體外培養神經幹細胞並定向填充,也經不起這樣薅。

這就導致了特殊樣本A-RG-13總數有限。

當然,在植入人造神經迴路之後,本來也需要調整神經網絡,摘取一小部分神經細胞,來達成神經網絡的優化並釋放大腦內部壓力。

在吸收第八武神與第九武神的遺產之後,向山本身就有這個需求,所以才會主動摘取一小部分不活躍神經迴路。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大腦的代償機制會讓這部分迴路的所用儘可能往更加高效的人造神經迴路集中。

需要摘除哪一部分、保留哪一部分,都需要經過長期的監控、記錄來決定。

都是精確到細胞層面的。

向山這一次也就交出了不到一千個神經元,短期之內沒法增加。

如果他們找到了合成這細胞骨架的手段,那自己早就被踢出去了。

“你不知道嗎?”帕爾米恩笑道,“最精銳的儀器,可以做到在單個細胞上試驗‘共存與否’。只要新的改造技術植入之後,細胞尚未死亡,就可以證明該項技術確實可以共存。而專門的酶也可以逆轉這個過程。”

這倒不一定是還丹酶。還丹酶的作用是還原生長狀態、修復損傷。但是,類似於特殊特保骨架、人造細胞器這種分解路徑不一定存在於細胞內的玩意,還丹酶便無能為力。

有些細胞內人造物的分解路徑根本不存在。它們需要外部輸入對應的酶才能完成分解。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單個神經元是可以反覆使用的。

大部分成熟的細胞層級改造技術,在研發改造手段的同時,也會順帶將還原手段也一併研發出來。當然,這是兩個項目。

就好像體外白開水都可以明顯抑制癌細胞,但體內不能這麼簡單粗暴治癒癌症一樣。

細胞內眾多物質的反應路徑,繪製在圖上,就是複雜的網,牽一髮而動全身。雖然酶的特異性都很高,但伱怎麼知道你設計出來的酶,只具備絕對特異性、相對特異性還是立體異構特異性呢?

就算從設計原理來說,一種酶確實可以只針對一種物質。但這種酶本身應該能被細胞內其他酶分解——這是一種安全要求。用於逆向手術的酶,必須是在細胞內存在分解路徑的,不然有可能出岔子。

實際上,反倒是俠客那邊的技術不怎麼規範,在相關方面容易留下隱患。這類設計出來卻沒有分解路徑的酶堆積太多,對細胞而言是一種負擔。

“雖然聽說過,‘岸上’的你們資源豐富……”向山努力合成出“嫉妒”的語氣,“但這未免也過於豐富了。我從沒想過,還可以這般……這般……”

“以後你也會有的。”帕爾米恩很是躊躇滿志。他拍了拍弗雷的胳膊,以示鼓勵。

按照科研騎士之間的風尚,既然弗雷騎士對他分享了這麼多東西,他帕爾米恩就應該有所回饋。帕爾米恩是故意拋出了一個弗雷騎士現階段絕對掏不出資源推進的方向。

實際上,這只能算是帕爾米恩手上項目的一部分。

——你看,弗雷騎士他也很滿意,對吧。

帕爾米恩如此想着,心中的內疚稍稍平息。

或許是出於“補償”心理,他甚至還對着弗雷詳細介紹了許多技術細節。

俠客弄不到的那種。

對,按照規定,這種東西是不能隨意公開的。但是,那可是基因庫保衛武裝聯合聖殿設置的禁忌。

他們是什麼人?六龍教散人啊!

六龍教散人之間交流,還需要那麼遵守這些東西?

而向山也愈發感慨。

如果六龍教乃至科研騎士,人人都如帕爾米恩閣下這般,俠客的處境或許會大大的不同呢。

而跟隨帕爾米恩,向山也更加深刻的見識了“細胞層級改造技術”在今天的樣貌。

與帕爾米恩現在所展示的部分比起來,三百年前的約格莫夫只不過是拼接積木。

或者應該這麼形容,約格莫夫只是摸索出了機器的運行規律,然後找到了幾個可用的指令,來了一次數據庫合并,接下來就是“It just work”。

或許在約格莫夫當年興高采烈展示那一個細胞之前,他的培養皿里已經死了成千上萬組細胞了。

而到了今天,人類依舊沒有理解那兩個被合并的數據庫——地球生物與奧洛倫生物數據庫之內的每一行代碼。這本來就是億萬年大屎山。

但他們已經可以精準的打入幾行代碼,然後用注入藥物作為指令去激活它。

還有一些改造,甚至就是利用磁性顆粒,來物理性改變局部細胞的電磁性質。

真真螺獅殼裡做道場。

怎麼說呢……

就很內卷。而且卷得意義不明。

花了無數的研發成本,就是為了提升一丁點的單一性能。

而這提升的大腦性能,未必能被意識所駕馭。

大腦改造,明明應該是為新一輪“認知革命”做準備的,只是一個手段而已。

但事到如今,即使是向山也不得不跟上這股潮流,繼續在腦子上堆料。

“不,仔細想想,咱們還有其他方向。”“狂熱”說道,“咱們可以一邊摸索認知革命,一邊進行性能提升,讓意識完全駕馭提升的性能。”

“基準”的向山很是惆悵:“再次感嘆,這二百年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