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暫且不提趙坤元調集人馬,共赴揚州圍城之難。追小說哪裡快去眼快只說當日大破兩儀微塵陣的消息傳揚出去,宇內震驚不已,各門各派俱在揣摩觀望,既對昔日不入流的五台派重新審視,不敢小覷,也不敢趁機對峨眉落井下石,畢竟他峨眉底蘊深厚,實力非凡。如此一來,這江湖上反倒顯得格外平靜。

自從那日峨眉、佛門諸人敗退五台,優曇攙扶受傷的天蒙迴轉大雪山修養,齊漱溟等先回峨眉凝碧崖再作計較,又派遣苦行頭陀親往大雪山探望天蒙,商議對策,峨眉與佛門來往越發密切。過了數月,天蒙內傷略有好轉,將苦行請來詳談。

天蒙道:“苦行師弟,老衲持身不正,不合犯了貪嗔二戒,心魔頓起,冒犯天顏,也是因果報應,自當領受!”

苦行忙勸道:“師兄俱是因為我峨眉出力,遭此劫數,心中難安!日後不知如何應對,還望師兄指教!”

天蒙道:“昔年長眉真人在世,留下‘吾道之興,三英二雲’的預言,如今看來時機未至,英雲之輩尚未歸位,有些操之過急了。前者雖有小挫,我等實無大損。五台派如今離了祖庭,南下留都輔佐明室。如此罔顧天道,與東北勃興氣運相抗,實在是自取死道。天下干戈又起,不能弭平戰禍,五台罪莫大焉。

我佛門與視眾生平等,無有夷狄偏見,道門講究清靜無為,無我齊物。五台派執着地域偏見,已然落了下乘,怎能持久?便是一時氣焰高熾,終究是要落敗。怕是又要重演當年姬周伐商舊事。目下我佛門還有幾位大德神僧駐世,以我之見,還是要請其出山,會商議事!”

苦行歡喜道:“師兄所言莫不是尊勝、大智二位老禪師?”

天蒙頷首道:“正是二位師兄。大智禪師乃是我佛座下第四十七尊者阿閻修利羅轉世歷劫,現如今隱居在大雪山絕壑之下的青蓮峪中,也是一佛家靈境,他原本應在南宋轉世,只為有諸多願心未了,憐憫世人艱苦,故為此閉關潛修,以完當年願力。又每隔一甲子開關一次,普度天下有緣人。他那裡有一件西方嘛羅揭波提尊者千年前封藏的至寶,名為七寶金幢,上附七寶奇珍,威力神妙,不可思議。

尊勝師兄也是得道千年的神僧,他只因發下宏願,要度化魔教巨擘的屍毗老人,甘心為其困在高麗貢山一座崖洞之中。不說他一身精深佛法,便是他教下的驪山七友,均具佛道兩家降魔法力,功力甚高。有這二位師兄出面,大事可成!”

苦行頭陀歡喜禮讚,又對天蒙道:“東海居羅島神尼心如,本是家師身前好友,屠龍師弟又拜在她駕前,作了衣缽傳人。不但佛法之高,世所罕有,且一身降魔手段更是獨步海內。莫若再請她出山,更添勝算!”

天蒙沉吟片刻道:“心如師弟雖是我佛門中人,只是她與極樂真人交情匪淺,如今李靜虛一力投靠五台,怕是早就前去居羅島毒龍礁遊說,此事你等商量着辦理,便是能叫她兩不相幫也算大善了!”

苦行不由嘆息道:“實在是令人納悶,極樂真人也算是我峨眉一眾同門的長輩,與長眉恩師至交好友,當年先師飛升還對其有諸般請託,可惜物是人非,居然不顧昔年情誼,極力與我峨眉為難,叫人好生棘手!”

天蒙呵呵笑道:“他確是宇內有數高手,可惜畢竟人單勢孤,五台便是加上大荒二位,頂尖高手也不過寥寥,便是貴派也可抵敵,再加上我佛門鼎力襄助,怕他何來?你先回去準備,貧僧這就與二位禪師聯絡,請其往凝碧崖一聚,再行商議。”

當即苦行先行迴轉凝碧崖傳遞消息,天蒙將養了幾日,起了佛光飛遁,往尋尊勝、大智二僧。

又過了十數日,凝碧崖前忽然金光大作,旃檀異香,半空中梵音佛號吟唱之聲連綿不絕。東海三仙等峨眉二代弟子,忙疾步上前,在崖前列隊恭候。

只見半空中白眉和尚與優曇、芬陀二位神尼在前引領,身後不遠跟隨着三位老僧,除了天蒙之外,另有二人,其中一個身材矮瘦,面黑如漆,身上一件百衲衣已將枯朽,露出精鐵也似的瘦骨,左手掐一訣印,右手撫膝,安穩合目坐在一個蓮座之上,態甚莊嚴。另一老僧,身材也極瘦小,相貌甚是清癯,疏眉細目,滿面慈祥,頷下無須,手握一串念珠,穿着一身黃葛僧衣,頭上隱隱環着一圈佛光,身上皮膚又是金色,好一副羅漢形象。這二位便是尊勝與大智禪師。

齊漱溟等忙以晚輩之禮拜見四位神僧並二位神尼。大智禪師開口阻道:“無需多禮,原本是佛道兩家,不論行輩,又同心修好,更不應區分彼此。老衲原本閉關苦修,皆因天蒙師兄見召,說是茲事體大,攸關天下蒼生性命和佛道兩家的氣運,只得破了昔年誓言,出關相見。便不要耽擱時間,有話直講當面便是!”

尊勝老和尚也道:“貧僧也在度化魔頭的緊要關頭,元也不可輕離高麗貢山阿修羅宮左近,既然天蒙師兄相邀,關乎天下,說不得只好來此一見了。便免了虛禮,相商要事吧!”

當即齊漱溟等請四僧二尼到太元洞中,分賓主落座,齊漱溟將如今情勢詳細分說了一遍,請諸位神僧神尼研判!

尊勝禪師沉吟片刻,先行開口道:“世人實多悲苦,紛擾不息。如今道消魔漲,天機混沌。釋、道兩家的聖人又不再履塵世,超脫逍遙,只有我等這些不成器的弟子深陷因果輪迴之中。”

峨眉諸人聽他說話不得要領,不知是何意思。苦行頭陀乃直接請示道:“諸位師兄,如今應該怎生處置?總不能不聞不問,只顧自家清修,於世間疾苦置若罔聞吧!這也有違我釋教慈悲濟世的教誨!”

大智禪師乃接過話頭道:“我輩佛道之士,無非要順應天道,體察天心而已。朱明失德,氣運將終,遼東龍興乃是天道。刀兵不息,苦的還是天下百姓。即便囿於種族執念,不去相幫便是,若是逞一時之快,強去輔佐明室,不過是將戰禍延長,連綿不息,造下更大罪業罷了!

五台派以一己私念,強要出頭,作了大明的國師,便是將自己的氣運與之牽連一起,實屬不智,簡直就是助紂為虐了。雖然最後必是水中撈月,可憐世人又要多出不少無辜的亡魂了。依此而論,貴派與五台相抗實是莫大功德,非如此不能儘快弭平戰火。”

白眉和尚見機插話道:“諸位師兄,貧僧這裡還有一事通稟。貧僧日前往遼東訪友,見那裡沃野千里,百姓安然。清庭頗有龍興氣象,且清室兩代帝王俱修佛崇道,禮敬三寶,弘揚藏地密宗佛法,如今雪域不少高僧俱在清人軍中效力。貧僧一位故交轉世藏地,作了活佛轉世的喇嘛。他與貧僧相商,想借重中土佛道之力,完成人王鼎革的偉業,積累善功。只因尚未與諸位師兄商議,不敢自專,還請示下!”

大智禪師略一頷首道:“喇嘛教雖龐雜外道,畢竟雪域臨近天竺,當年佛陀寂滅時,確有不少大德高僧前去傳法,至今不絕如縷,也算是一方佛國聖地。若是有意交接,自然不好冷了他的心。即便我等不插手帝業之爭,順勢而為也無不可。至於五台派極力擁戴南明苟延,我等確不能袖手!”

尊勝、天蒙乃合掌誦念佛號,優曇、芬陀也行禮如儀。當即峨眉也表明立場,便與佛門站在一起,在這明清爭鬥中,專一對付五台派。

玄真子又提議道:“五台那人僥倖渡了天劫,如今也能推演天機,頗有幾分玄妙。我等行事偶有不密之處,怕是難逃他的耳目。諸位神僧如今在座,何不如一起施法掩蓋天機,叫他無法窺視,豈不大善?”

尊勝、大智等道:“理當如此!”

當即在丹室中布下陣法,除了四僧二尼外,請了齊漱溟與玄真子,一共八人施法,攪亂天機,令人無法看破端倪。諸人有一齊推算,定下不少日後的要事,提前布局,處處搶個先手。

這八位佛道兩家的高人聯手非同小可,便是如極樂真人、大荒二老也一時被蒙在鼓裡,趙坤元連日來又忙於俗務,也未曾看出。

佛門、峨眉計劃一時得逞,乃作壁上觀,靜看南北相爭,伺機而動。

果不其然,清人有一幫修習外道的喇嘛襄助,又收買人心,頒下幾道與民休息的命令,不多時,在淮北也漸漸站住腳跟。等到隆武元年,幾個奉為上賓的番僧喇嘛練成了一座毒火大陣,獻與清廷。一試之下,果然威力無窮,殺敵攻城俱勢如破竹。

清帝年幼,俱是攝政王多爾袞把持軍機要務。他見清兵軍馬強盛,南朝向來羸弱,不值一提,便起了包吞宇內,混同南北,成就一番霸業的野心,日後說不定還可以憑藉軍功,問鼎帝位。當即謀劃多時,調兵遣將,趁淮河春旱水淺之時,大軍南下。

李岩雖有不世的將帥之才,奈何本是凡夫俗子,對上番僧毒火妖法,也是無計可施,只能一面搜集殘部,往淮南江北收縮,一面遣人往南京稟報軍情,請護國真人趙坤元出馬!等到趙坤元得到消息,清軍大兵已然攻城拔寨,來到揚州城下,遙逼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