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衛風略一沉吟,便吩咐道:“張寧,你派些弟兄立刻往襄陽,以快船入漢水溯丹水而上,勘察丹水至武關段的水情狀況,限時半年,半年內必須要拿到第一手的資料回至襄陽!”

“遵命!”張寧施了一禮,快步奔去一邊,安排起了此事。

“哎呀!”王鎮惡忍不住一拍腦袋:“將軍果然妙計,陸路不通可走水路,末將怎麼就沒想到?”

衛風微微笑道:“穆帝永和十年,桓溫北伐,水軍自襄陽入均口,至南鄉,步自淅川以征關中,我想做的,便是於淅川溯丹水繼續前行,水軍本是我軍所長,只要能運兵至武關城下,武關必破無疑,好了,今晚就地紮營,先休整一夜,明日去襄陽等候。”

隨着衛風一聲令下,全軍取出米食升火做飯,第二天一早,向著襄陽行去。

由所在地往襄陽大約一千五百里左右,由於放棄了從陸路攻打,不再需要隱蔽身形,因此大搖大擺的在武關道上行進,十五日之後,也就是十二月三十日,新年的前一天,全軍終於抵達了襄陽。

襄陽位於漢水以北,對岸則是樊城,二城僅一江之隔,樊城隸屬於豫州南陽郡,襄陽則因雍秦流民大批避入襄陽等地,為安置流民,孝武帝於太元十四年以襄陽為中心僑置雍州。

也就是說,襄陽、樊城與荊州本沒有關係,但隨着前雍州刺史楊佺期的戰敗身亡,襄陽、樊城也為桓玄所佔領,及至桓玄敗逃。衛風順理成章的接收了襄、樊兩城。

但衛風並沒有再設僑雍州的想法,而是把襄陽、樊城劃歸荊州,另立襄陽郡。

襄陽的狀況,大致類似於京口,都是以北方流民為主體。只是楊佺期敗亡的太快,沒有發展出北府軍那樣的規模,有這樣的條件,新年剛過,衛風就毫不客氣大肆招兵買馬,手腳之大令先期派來的陳喜也是膛目結舌。同時還讓茱麗婭多造些小船,因為丹水是漢水的支流,河道再寬也是有限,數十丈的大船很難駛入其中。

不知不覺中,四個月過去了,襄陽的兵力達到了十萬之眾。如此巨量兵力屯聚在襄陽,不可能瞞的過人,原豫西北十二郡已經陸續有人前來暗中聯繫,表達了當晉軍來攻時,願為內應的意願,他們都還以為衛風的目標僅是十二郡呢,包括秦魏兩國也是這麼想的。魏國於開春便發動了對洛陽的攻勢,秦軍由於要兼顧南陽方向,顯得力不從心,一時之間,洛陽頗為吃力。

而在去年衛風率主力離開江陵不久,益州刺史毛璩以剿滅桓玄餘孽的名義,遣安西府將軍譙縱與侯暉等人率各縣氐人進兵東下,侯暉早有反叛之心,借梁州人不願意東下的怨恨,謀劃攻打平西將軍、益州刺史毛璩。與巴西人陽昧勾結,謀劃在五城水口,舉譙縱為盟主。

譙縱害怕不肯聽從,縱身投江,侯暉把他從水裡撈出再次請求。經多次反覆,最後逼迫譙縱坐上車駕回師,於涪城襲擊毛璩的弟弟西夷校尉毛瑾,涪城陷落,毛瑾戰死,譙縱便自稱梁、秦二州刺史。

毛璩得知此事,遣參軍王瓊率三千人征討譙縱,又派王瓊親弟王瑗領四千軍為王瓊後隊,譙縱以伏兵大破王瓊,益州營戶李騰開城降了譙縱,譙縱遂夷毛璩全族,自稱成都王,命堂弟譙洪為益州刺史,親弟譙明子為鎮東將軍、巴州刺史,率領徒眾五千駐白帝城!

衛風是四月十日得到的消息,適逢陶潛也在,陶潛怒道:“老夫曾聽說過譙縱此人,武藝高強,足智多謀,謹慎重義,樂於助困扶危,頗得士庶讚譽,卻不料竟行此不軌之事,當真是利令智昏,何況他雖為候暉屢次逼迫,乍看似不得已而為之,可是甫入成都,便誅殺益州刺史毛璩滿門,自立為成都王,此人定是早存有謀反之意,不過是作個樣子給天下人看罷了,哼!好一個虛偽狡詐之徒!”

衛風古怪的看了眼陶潛,陶潛立時醒悟過來,連忙陪着笑道:“老夫不是說將軍您,縱使將軍您將來代禪,那也是水到渠成,而譙縱只是趁着天下大亂,自以為有機可趁,但實際上只要將軍您回師,遣一偏將伐蜀,譙縱必破!”

“哦?”衛風意味深長道:“看來陶公對譙縱頗有微辭啊!”

“哼!”陶潛冷冷一哼:“亂臣賊....不!虛偽狡詐之徒人人得而誅之!”

衛風不置可否的問道:“依陶公看,本將當遣何人入蜀?”

“這....”陶潛現出了欲言又止之色,似乎想說什麼,卻又不好意思開口。

衛風搖了搖頭,提議道:“我若讓你領軍入蜀你可願意?平滅譙縱之後,向朝庭表你為益州刺史,另你陶氏功勛卓著,這樣罷,介時再請荊州大中正議你品行,經辦入士事宜!”

“什麼?”一瞬間,陶潛現出了欣喜若狂之色,真說起來,陶潛也是官宦之家出身,只不過不是士人罷了,他的曾祖陶侃,和衛風一樣都是白手起家,最高官至侍中、太尉、督交、廣、寧等七州諸軍事,加羽葆鼓吹,賜爵長沙郡公,食邑三千戶,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曾官至太守,唯一可惜的,以陶侃顯貴之極的身份竟沒能入士,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陶侃死後,入士更是遙遙無期,以致一代不如一代,到了陶潛,宗族已經明顯現出了衰敗之相,他的五子竟無一人出仕,又由於陶潛的性格偏激,與人難以相處,迫使他破罐子破摔,索性在偏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陶潛的詩作分為兩類,一是表達歸隱意願,二是抨擊朝庭,映射對現實的不滿,但是真有獨鎮一方的機會他也不會錯過,可以實現胸中抱負,建設他心目中的桃花源,更何況入士可是陶氏百年來孜孜不倦的追求啊!

陶潛之所以晚年歸隱,那是逼的沒辦法了,當時的他與社會主流格格不入,歸隱還能落個美名呢!

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親自耕作土地,只不過,土地是劉宋的土地啊,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居於首陽山採薇為食,後得人告之,薇亦為周室所有,遂棄之,餓死前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祖兮,命之衰矣!

伯夷、叔齊最終歌罷餓死,這才是真氣節!衛風不認為陶潛沒聽說過伯夷、叔齊的典故,可是晚年還以隱居來搏取清名,說成虛偽或許有些過了,但陶潛功利之心未泯卻是不假!

當然了,目前的陶侃還沒有極端到歸隱的地步,否則也不會在被教訓一通之後,主動來投衛風了。

衛風眉頭一皺,尋思道:“益州諸族雜居,采剛硬手段非但於事無補,或還可能激發矛盾,陶公取下益州我不擔心,我擔心的是陶公過於剛直,或適得其反。

陶公理該清楚,自李特父子入蜀以來,巴蜀便從未有一日清寧,即使桓溫滅去僭成國,卻仍是紛爭不休,羌、氏流民日益湧入,僚人、南蠻遷徙者達百萬之眾,數十年下來,巴蜀當地百姓的口音竟變成了僚人發音,更有豪強大族據堡自立,這譙縱便是蜀中大族,否則何至於輕易斬殺益州刺史?

我的一貫作為,陶公應了解了一二,那就是一方面要儘力促進各族民眾的和平共處,共同繁榮,另一方面,則是清剿當地豪強,其中必然會有不人道或是傷及無辜之事,所以,對於陶公出刺益州,在品行方面我毫不擔心,可是....哎~~”

衛風眉頭緊緊擰起,一副為難之色,陶潛也沒有立刻開聲,而是面色陰晴變幻,好半天,才猛一咬牙道:“正如將軍所說,豪強大族的資財取之不當,重新拿走亦是無妨,老夫會酌情視之,如有不降者,自是不會手軟,另請將軍放心,老夫也會約束自已,如壞了將軍大事,又有何顏臉活於世上?”

衛風點點頭道:“請陶公勿要怪責本將先小人後君子,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又所謂空口白話,無憑無據,巴蜀幅員遼闊,丁口數百萬,諸族風俗民情各不相同,半點大意不得!

要不這樣,算算日子,去丹水勘察水情的兄弟們也該回來了,不日我將攻打武關,你暫代我鎮守襄陽,期間如無大礙的話,明年你可領軍入蜀!”

陶潛鄭重的拱了拱手:“若連一小小襄陽都統制不好,又何以出刺一州?老夫不敢誇下海口,但會竭盡所能,一切待將軍回來再說!”

“好!有勞陶公費心!”衛風贊道:“也罷,今日本將便委你節制襄陽,免得時日尚短,來不及做出成效!”

“屬下領命!”陶潛深深一躬。

雖然衛風還未出征,但已經把襄陽丟給了陶潛,陶潛兢兢業業,不敢出任何差池,因為他清楚,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只能在衛風麾下擔任個參軍、諸曹之類的輔職,永遠不可能有出鎮一方的機會了,因此把他說成玩命都毫不為過,衛風也不理會,只要大方向不出錯,他樂得做個甩手掌柜。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