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但驚恐無法阻止遼軍投石車的進攻,投石車還在緩緩地推進,從五里之外一直到三里,而這時停止不前的遼軍再次向前逼近二里,在離城牆一里外再次駐足不前。遼軍早已在之前,探知了明軍埋設地雷的範圍,知道這一里地是死亡區域。

投石器再次推進至離城牆兩里處,開始打樁紮根。

城牆上的明軍士兵此時也統計出遼軍投石車大概的數字,順着長城邊架設的這一溜的投石車,數量已經超過兩千架,而且還列成三排,以增加發射密度。

遼軍投石車從顯身到架設完畢,花費了整整半個時辰,而在強大的遼軍騎兵陣容前,明軍自然不會北出長城去攻擊投石車。

在這半個時辰中,明軍早已完成了軍隊的調度,長城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明軍士兵,而明軍士兵手裡除了射程僅十五丈的火槍,也就只有投擲距離更近的手榴彈了。唯一可以憑仗的,只有方圓一里之內埋設的地雷了。

這些地雷經過數年數輪的增埋,甚至連明軍自己都已經不知道哪裡有地雷,根本無從談拆除,燕雲關隘處僅有官道是安全的,用來交通。但也埋設了地雷,只是這些地雷都是拉弦雷,踩在上面不會引爆,需要掛弦後,拉動引爆。

所以,明軍士兵雖然有些緊張,但不慌亂,將手槍彈沿垛口一個個擺放整齊,方便等下戰鬥打響時進行投擲。然後將火槍架於垛口,準備射擊。

遼軍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槓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繫上幾十根繩索。此時一切都安裝完畢,一聲令下之後,每架投石車都有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槓桿原理將石塊拋出,這就是古代的戰爭之神了(斯大林說炮兵是戰爭之神)。於是,無數巨大尖利的石塊烏雲般砸向長城方向。

早已明亮的天空在此時再次暗了下來。兩千餘架投石車同時發射出的石塊,基本遮掩了太陽的光線,在此時此地。人間沒有太陽……。

從高處落下的巨大石塊,伴着呼嘯聲,加上投擲的動能和高空落下的慣性,砸在城牆周邊的任何一個區域。都會“轟”地一聲。四分五裂,然後,飛濺出密集的石頭碎片,擊打任何一個敢於呆在它的濺射範圍內的明軍士兵。

一時間,沒有任何防禦投石車轟擊的明軍士兵,開始出現了傷亡。而投擲得特別遠的投石車,竟將石塊投到了城牆後的明軍營地,一些帳蓬瞬間夷為平地。不,應該是凹地。

所幸這時。明軍士兵已經衝上城牆,依託着北面垛牆進行掩護,砸在營地的石塊並沒有帶來傷亡。

而真正損傷的是明軍士兵的士氣,巨石砸在城牆外側、城牆上所引起強烈的震動,讓人心驚膽顫,其實如此數量的投石車齊發的威力,除了火炮所特有的硝煙,從整體上已經不下於火炮齊射的威力。

就象《武經總要》中說,“凡炮,軍中利器也,攻守師行皆用之”,炮之一字,早已出現在唐朝以前,足見古代對投石車的重視。

遼軍的投石車無何止地發射,並無絲毫停止的跡象,防守的明軍士兵們只能閉着眼睛祈求着這難忍的苦難早點過去。

……。

就在武、儒二州被遼軍投石車轟擊一個時辰之後。

燕州(也稱幽州)城中,柴榮實在忍受不住難挨的寂靜,走到閉目養神的百里無忌面前,急切地問道:“大戰已經開始,如此規模的投石車長時間攻擊,縱然明軍士兵能抗住,恐怕城牆也承受不住,哥哥就不去指揮作戰么?”

百里無忌沒有回答,甚至連眼皮都不睜一下。

柴榮恨恨地一跺腳道:“你不急,我急。如果你覺得明軍兵力不足以調動,我令鎮州的兩萬五千周軍立即北上,增援武、儒二州。”

柴榮是真急了,他知道投石車的威力,十架,哪怕是數十架投石車,柴榮也會一笑置之,但上千的投石車齊射,那可不是人所能想到的威力,何況現在竟有兩千餘架投石車,對武、儒一線進行轟擊。

柴榮深深地擔心,武、儒二州的明軍甚至連與遼軍動手的機會都沒有,就會在投石車的轟擊之下潰敗。這並不是柴榮低估明軍的戰力,這是柴榮的經驗之談。因為這種巨大的人力不可抗擊的投石車攻擊,雖然對士兵生命的殺傷不多,但很容易擊毀士兵的意志,而引起潰敗。

柴榮認為,前線現在最需要的是激勵士氣,而激勵士氣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皇帝親臨前線施以獎賞。

如果現在在前線的是周軍,柴榮早已挺身而往了,哪需要在這與百里無忌饒舌。

聽着柴榮急切地語調,百里無忌輕輕睜開眼睛,淡淡地說道:“二弟啊,都已是過而立之年的人了,怎麼還是如此急躁。”

柴榮皺眉道:“事關兩國存亡,豈有不急之理。”

百里無忌說:“這不過只是遼軍前戲,如果明軍連這都抗不住,何以在燕雲頂住數十萬遼軍的全力一擊?”

柴榮駁斥道:“如果連首戰勝利都做不到,何以激烈士氣以作後續抗爭?”

百里無忌說道:“士氣這東西很微妙,用褒獎賞賜可以獲得,用殺人立威可以獲得,用豪情壯語激勵亦可以獲得,但依我來看,都無法持久。唯有士兵從必底中自發地覺悟,方才是保持、發揚士氣的根本方法,我所要做的,就是在平日訓練里為他們創造一個能讓士兵自發覺悟的環境和土壤,僅此而已。”

柴榮不以為然,問道:“那麼,戰鬥中呢?就象你現在如此坐視他們死亡?”

“指揮戰鬥不是皇帝應該做的,此事自有陳延正會去做,我只須坐在這,就足夠了。”

柴榮一凜,確實,皇帝坐鎮燕州,也許再沒有一個能比這更能激勵士氣的方法了,皇帝都不怕,士兵又何須怕,又怎敢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