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我平時無事喜歡多看書,所以對朵顏三衛的往事略知一二。”楊林看着莫日根道:“但畢竟是書中所言,難免要與事實有偏差,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多見諒。”

蘇赫巴魯則在一旁接茬道:“大人既然喜歡讀書,那麼您應該知道朵顏三衛被朱棣朱老四偷襲的事情。正因為朱老四這個小人的卑鄙無信,才寒了我們三衛的人心,逼着我們不得不與大明為敵。如果不是因為這事,我們這些本應世襲大明官職的三衛後人,何至於落到今天這種地步!?”

蘇赫巴魯這話一出,周圍的氣氛頓時一窒,變得極為尷尬和緊張起來。此時一些離得近的蒙古人已將彎刀抽了出來,做好了隨時廝殺的準備。

楊林這邊的官兵見蘇赫巴魯出言不遜辱罵成祖皇帝,不禁義憤填膺,刀矛也是出鞘虎視眈眈的盯着蒙古人。

最尷尬的是那些衣衫襤褸的百姓。沒想到雙方本來聊的好好的,忽然氣氛就變了。看着刀矛出鞘的雙方,他們只得驚慌失措的讓出中間位置向兩邊擠去。

“蘇赫巴魯,你他娘的太放肆了!這幾個月來我把你當做兄弟,什麼事都是互相幫襯着。為了不繼續當山賊草寇,我把你們帶來見把總大人。”

蔣川指着對方斥責道:“沒想到你個癟犢子一見面竟說出如此侮辱挑釁的話!怎麼著,想在這兒打上一架?告訴你,老子奉陪到底!”

“蔣川,不得無禮!”楊林將氣鼓鼓的蔣川拉回身邊,然後看向蘇赫巴魯微微一笑,揮手將落在胸前的一絲灰塵輕輕彈去。

悠悠的道:“成祖皇帝乃我大明一代雄主,行事自是異於常人,豈容升斗之輩非議?你方才直呼他老人家名諱且罵他是小人,按大明律當斬!但念你非我族類,不知我朝禮法。此次不追究,但下不為例!”

楊林說罷腳下一用力,厚厚的青磚隨着一陣脆響已碎成粉塊。蘇赫巴魯和莫日根見狀心下不禁大駭。按以往在江湖草莽間行走的經驗,腿上的功夫最是難練。不僅要勤學苦練,還要有良好的天賦。

如今世間能原地不動以腳碎磚的人沒幾個。而眼前這位明軍把總看着年紀不大,沒想到卻是一位武林高手。

楊林見蘇赫巴魯和莫日根等蒙古人愣在原地不說話,便道:“你們方才提起三衛叛離大明的事,我認為雙方各有不對的地方,但歸根結底還是雙方誤解造成的。以致互相猜忌,各懷心機,最後不得不訴諸武力。朵顏三衛雖叛離大明,但還是有功於大明的!”

“哦,願聞其詳!”莫日根回應道。他們這些人自小便是聽着長輩們講着這些往事長大的,所以在心中對大明充滿了怨恨和不解。但楊林的這種說法卻讓他們感到很新奇。

“朵顏三衛從設衛開始至嘉靖年間,與大明糾葛相殺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百五十多年。在這些年中雖屢屢南下與官軍為敵,但卻也保障了大明北方平、灤諸州的安寧,未讓蒙古其他諸部趁機而入。避免了數十萬百姓陷入戰亂,此乃大功也!”

“把總大人真是這麼看待我們朵顏三衛的?”蘇赫巴魯與莫日根面面相覬,他們是第一次聽見有人這麼評價朵顏三衛,不禁有些動容,緊緊的盯着楊林的眼睛。

楊林點點頭繼續道:“是的。我始終認為朵顏三衛是忠於大明的,只不過是雙方誤解和仇怨太深,一時半會的難以消解。即便如此,如今在遼東邊軍中依然有許多來自朵顏三衛的官兵。雖然從軍不過就是為了混口飯吃,但是混口飯吃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朵顏三衛的人卻多數選擇從軍,這讓我很是欽佩和讚賞。”

“把總大人該不會是心口不一,說好話來哄騙我們吧?”莫日根問道。因為長輩們說過,漢人的話最不能相信,要小心他們的陰謀詭計。

楊林微微一笑道:“朵顏三衛這個叫法在大明這邊早就沒有了,而你們卻始終在堅持這個叫法。並且蘇赫巴魯你還特意重申你是世襲的百戶,更抱怨若不是因為以前雙方發生的戰事,你們現在早就是大明的官了。”

“由此可見,你們的心還是在大明這邊的。你們今天來叆陽只有三個目的,一是來做客的;二是在蔣川的引薦下來投軍的;三是做為敵人來此。二位首領,我說的對嗎?”

“這個、這個.......,”蘇赫巴魯把目光轉向一邊,不斷的撫摸着腦門,嚅嚅了半天也沒說出什麼。

做為朵顏三衛的後人,他始終認為祖上能獲得大明世襲百戶的官職,是整個家族無上的榮光。但朵顏三衛與大明的歷史恩怨卻讓他不肯輕易的低下頭來。“唉,罷了罷了。咱們本來就是來投軍的,何必還要故作高傲的樣子?”

莫日根用手一拉蘇赫巴魯的袍子,示意他別端架子了,隨後向楊林躬身施禮道:“把總大人所言不差,我等今日確實是來投軍的。身為蒼狼與白鹿的子孫,竟淪落到無家可歸的地步。所以又怕大人因此蔑視我等,所以出言試探。我二人方才對成祖皇帝的大不敬之罪,還請大人責罰!”

楊林哈哈大笑數聲,上前扶起蘇赫巴魯和莫日根道:“成祖他老人家若是知道你們還心繫大明,並來投軍,斷不會責罰爾等。只是以後引以為戒便是。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我治軍極嚴,軍規也多。若是受不得約束,那就趁早提出來不幹!免得傷了和氣!”

莫日根和蘇赫巴魯卻誠懇的道:“請大人放心,治軍極嚴、軍規再多也比我們落草為寇無家可歸的日子強。我等弟兄,絕無怨言!”

這時王長水在一旁提醒道:“大人,此處不是說話之地,還是請各位入營為好,等過後再詳談也不遲

(本章未完,請翻頁)

!”

楊林聞言笑道:“對對對,王把總所言甚是。這營門前並非詳談之地,還請各位入營!”

“好,既然如此我等也不客氣了。所有人入營!”蘇赫巴魯和莫日根向後面的蒙古人招了招手。他倆的年齡其實都不到三十歲,但是常年過着刀頭舔血的生活,讓他們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老成。

在來叆陽之前,他們對官兵多少還是存了戒心的。現在見楊林語氣懇切,並無明朝文武官員常有的傲慢之情,心中的戒備多少放鬆了一些。

楊林等人轉身向營里走,王長水一拍腦門道:“瞧我這記性。竟然把重要的事忘記了。”

張祝卻調侃他道:“人老了就是不行。大夥看看王把總,三十歲的年齡八十歲的記性,這以後要是成了家還不得把媳婦搞錯嘍!”

“去去去,就你小子貧。”王長水笑着推了張祝一下,然後指着那些百姓裝束的人向楊林道:“大人,這些人都是我們那邊的鄉親,都是硬要跟着來從軍的。”

“哦?在家總比吃這碗斷頭飯要強。而且民間俗話說‘好鐵不捻釘,好男不當兵’。他們為和非要從軍?”楊林不解的問道。

“大人,我們遼西本來就人多地少,產出貧瘠。再加上這幾年年景也不好,不是旱災就是水災,有時候還鬧瘟疫和蝗蟲。官府的苛捐雜稅卻多如牛毛,哪管百姓們的死活啊。當初我們是實在活不下去了才從軍混口飯吃。”

王長水長長的嘆了一口氣,繼續道:“這次探親,方圓幾十里的人都知道我們拿着銀子回來了,每天人山人海的來到我們村子,眼巴巴的希望我們能買點米給碗粥喝。可我們要是施了粥,那麼家裡人以後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但畢竟都是鄉親弟兄,一點不施捨也不是個事兒,所以我們施了幾天粥。結果等我們啟程歸營的時候,這些人堵着大門口非要跟着來從軍。說當兵吃糧就是丟了性命,也好過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等死。所以標下自作主張,便把這些人都收下了。”

“原來如此。”楊林不僅欣慰的道:“我這段日子正發愁如何募兵充實隊伍呢,沒想到這事竟如此簡單的便解決了。王兄,你這算是立了一大功啊!”

“這都是標下份內之事,立功可不敢當!”王長水自幼走南闖北,對於人情世故很有經驗。他認為楊林說的這話是客套話,決不能當真。

“王兄此言不妥。有功就是有功,有過就是有過。你此次探親收穫巨大,不僅讓我們遼兵有了騎兵,而且還將隊伍的人數充實了。這就是有功!”

楊林轉首向徐晉道:“平遠,過後將王把總的功勞記下,待日後向上面邀功!”

“遵命!”徐晉躬身表示領命。然後給王長水一個表示恭賀的眼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