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234章,爭寵

三月桃杏四月梨,四月的梨園,葉嫩如玉,花白如雪。

花葉初生,生機正盛。新治大唐何嘗不是如此?社會安定,民殷國富,能在這百畝梨園中君民同樂,想必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在千萬百姓的山呼萬歲中,唐王李世民長身而起,舉起右手向臣民們揮手致意。身側長孫皇后、韋貴妃、楊淑妃、燕德妃、徐慧妃以及武才人等嬪妃也隨之而立。其餘皇子大臣自然不敢怠慢,也起身隨唐王向百姓點頭示意。

待唐王坐下後,王駕左右兩側不遠處各站着一位威武的將軍,分別是左武衛將軍李君羨、右武衛將軍薛萬徹,整個高台上尊卑有別,又體現出皇室威嚴不可侵犯,更令百姓信服。

稍後便見那唐王與身旁的長孫皇后輕言細語兩句後,均是點了點頭,想必是決定要盛會開始。隨即自有禮部官員在高台前宣讀道:

“自吾皇登基以來,廣施仁政,內修政治,外御強敵,天下昇平。去歲至今,陳國公侯君集奉吾皇命令,集大軍剿滅了叛國高昌,捷報頻傳。”

“吾皇感念上天垂佑,又有忠臣良將輔佐,才有這太平盛世,特與今日舉辦梨園盛會,普天同樂。”

那官員所講大體意思,無非是歌頌太平,彰顯皇恩,自然不會提及舉辦此盛會的真正目的。

說完那些官話,最後才宣告盛會開始。盛會自然早有議程安排,節目次序也有先後。

有宮廷的地方,也就有舞台與戰場。原本只是唐王為取悅佳人的聚會,卻變成眾皇子和臣子們討好唐王的平台。

先有太子李承乾長身而立,對唐王李世民躬身拱手,說道:

“父皇,兒臣打聽到有西域奇人異士在京城附近表演,深受百姓稱讚,那戲班叫做‘大秦馬戲團’,已經被孩兒請了進來,請父皇和母后賞閱。”

說完,那太子李承乾舉起雙手,正欲拍手。忽聽一聲朗笑,有人說道:

“哈哈哈……王兄何必如此着急?所謂好戲還在後頭,難道王兄對自己的節目一點信心都沒有?正好小弟也請了幾位姑娘,準備了幾個小節目,不如讓她們先拋磚引玉,獻個丑如何?”

說話的是魏王李泰,他這一番話,令太子李承乾無法回答,若是跟魏王李泰爭吧,倒顯得自己沒底氣;若是不爭吧,又怕李泰的節目過於出眾,蓋過自己的風頭。

其實那魏王李泰也無心與太子李承乾爭寵,只是他深知自己的哥哥有備而來,那大秦馬戲團節目眾多,真要表演開來,恐怕就輪不到自己等人的節目上場了。而父皇舉辦的盛會,自己若不獻上節目的話,又顯得失禮了,無奈之下,只有一爭了。

那魏王李泰滿臉笑意,話又說的十分謙恭,不等太子李承乾發話,唐王李世民撫須笑道:

“承乾,既然青雀開口了,他的節目又不多,你就讓讓他吧。待他的小節目演完了,我與你母后再好好欣賞你準備的節目,如何?”

皇帝都發話了,太子李承乾心裡再不樂意,也不敢有怨言,只得躬身拱手,說就依父皇所言。

那魏王李泰倒也淡然,受唐王恩寵如此也無什麼得色,只是摸了摸肚子,笑道:

“父皇,母后,此次盛會,時間緊迫略顯倉促,兒臣也只有效仿王兄,自民間選了幾位美人,獻上歌舞一曲了,還望父皇母后喜歡。”

說完話後,那魏王李泰才略微向唐王李世民和長孫皇后躬身拱手,回身舉起手來,拍了兩下。

台下眾人早已屏氣凝神,安靜以待。但見梨花叢中,有數位佳麗魚貫而入,站在場中,正是那曲江池牡丹畫舫的四位花魁。均是婷婷裊裊,美艷不可方物。

其一一襲黑絲,更襯玉膚紅唇,是那黑牡丹;其一白紗裹體,尤顯妙曼魔軀,藝名白牡丹;其一紅羅抹胸,只叫花羞三分,人稱紅牡丹;其一黃絹披肩,賽過月中仙人,叫做黃牡丹。

那四位牡丹花魁裝束倒是相似,唯獨衣色不同,均是輕紗抹胸,流雲披肩,未出聲便引起贊聲一片。

太子李承乾生怕幾位花魁的表演搶了風頭,故意乾笑兩聲,說道:

“呵呵,四弟果然是文士風流,將那曲江池牡丹畫舫的四位花魁也帶到這兒來了。只是那畢竟是些風月女子,讓她們在此起舞,難免有傷風化啊!”

魏王李泰笑了笑,說道:

“王兄此言差矣,佛經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任他風花雪月,我只笑對長空。那幾位花魁均精通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賣藝不賣身,比作牡丹,只是迎合眾人喜好罷了。依我看,將她們比作出淤泥而不染的婷婷玉菏才恰當呢!”

那唐王李世民哈哈一笑,說道:

“泰兒說的有理,寡人也曾聽過這幾位牡丹花魁的艷名,若非她們有過人之處,也不會跟媚娘一道被那妖人……既然她們來了,不妨讓她們歌舞一曲啊!”

魏王李泰點了點頭,笑道:

“父皇,母后,待她們起舞后,我再給你們說一段趣聞,才更有意思呢!”

說完,那魏王李泰回身向台下四位牡丹花魁點了點頭,隨着周邊牡丹畫舫其他才女輕揮玉指,妙音橫生,四位牡丹花魁在台下紅氈上翩然起舞,如同四朵彩蝶,上下翻飛,令人嘆絕。

那魏王李泰又走到唐王李世民和長孫皇后身邊,一指場中四位花魁,說道:

“父皇,母后,我曾因這四位花魁,結識了兩位朋友,兒臣認為他二人是世上少有的俊傑,想給父皇和母后說說那段趣事。”

那唐王李世民生平最愛結交好漢,身登九五之尊依舊不改初衷,若非如此,當日在長安茅山宗分壇楊騏等人的喜宴上,也不會與魔族眾魔聖相見如故,開懷痛飲了。聽魏王李泰這樣一說,當下來了興趣,便挽著兒子的手,要他講與自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