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隨着趙毅各路人馬進入晉陽城,見識了趙毅軍的強大,一些居心叵測的宵小之徒頓時收斂了起來。接着,趙毅頒布安民告示,宣布軍紀。同時開始徹查私兵打開城門勾結鮮卑族事件,要求各大豪族、世家將私兵全部交出來,集合在兵營。

郭家率先響應,在郭家的響應下,全城豪族、世家全部將私兵交了出去。全部的私兵竟然達到了三千多,僅郭家就有一千私兵,而且裝備精良,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接着,趙毅頒布了第一道政令,太原郡各大世家、豪族不準再徵召私兵,目前的這些私兵全部編入官軍,並上繳私藏的兵器、鎧甲。因先前發生了私兵勾結異族事件,這道詔令沒有人公開反對。

但,各大世家、豪族明顯是不甘心,私自慫恿私兵抗命。趙毅以鐵血手段斬殺一百零三人,將其頭顱掛在了城門上,並同時宣告全城,這些人就是勾結鮮卑族的姦細,一時間,凡是造反的私兵,其家主也受到了牽連,被查了個底朝天。

一時間,這些豪族世家看形勢不對,紛紛到郡守府告罪,趙毅根本不接見他們,只讓郡丞牽招出面,牽招趁機暗中提示他們捐錢捐糧,以求破財免災。一時間,趙毅從各大世家手中獲得近五萬石糧草,黃金萬兩、白銀十萬兩、銅十萬,錢二十萬;收繳的利刃、盾牌、鎧甲近三千具。

一時間,讓趙毅也有點不敢相信,晉陽城的世家、豪族竟然這麼富有。想想也是,晉陽城在大漢朝那是北方重城,連接着北方各族,戰馬、鹽等物資交易量很大,這裡的豪族自然是富有的很。

“主公以雷霆手段壓服了這些世家、豪族,但也埋下了禍患,主公當慎思應對之策。”在這一系列事件中,徐庶並沒有過多的參與,都是趙毅和牽招在謀劃,此時他提出自己的意見道。

“元直無需擔心,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些世家豪族的根基是黎明百姓,只要我們的政令有利於民生,他們自然翻不出浪來。這段時間,我已經擬定了一套施政綱領,你和牽招仔細研究一下,然後查漏補缺頒布下去。”趙毅將一卷書冊交給徐庶道。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徐庶仔細品莫一下,覺得此話甚為精闢,不由得對趙毅刮目相看。

在政務方面,趙毅的理論絕對比徐庶等人強了太多,擬定的施政綱領也是趙毅結合這個時代的特點,結合後世經驗擬定的;但趙毅實踐經驗很少,不得不慎重。

首先一條就是發展農業、民生。由官府出面組織開挖河渠、開墾荒地、修建城池,無家可歸的流民可以以工代賑,只要勞作就有飯吃,有工錢可領;沒有土地、住處的可以用錢購買,官府保障他們的權益;新購土地,官府免費發放種子,第一年只收二成稅。

其實按照大漢朝的稅法,至少要收到四五成稅,有的諸侯更狠,甚至收走了六七成。那些給豪強、世家種田的佃農,除了上繳官府稅之外,還要給上繳三成左右給“主家”,留到他們手中也就是一兩成不到。但只要擁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們的生活將會極大的改善。

這一條可謂是別具特色,以前官府徵召民工,什麼時候給過工錢,全部是強制攤派,現在不但管飯,而且還給工錢。太原郡自從丁原死去後,亂了數年,有很多無主的荒地;根本無人種植。

第二條是發展商業,鼓勵世家、豪族、平民百姓發展商貿,官府負責保障他們的權益;如果要去外地經商、輸送貨物,甚至可以申請郡守府派兵護送。但商戶要到郡守府備案,按時納稅。

第三條實行軍屬優待制度,凡是家中有軍人服役的,減免一成稅收,戰死後被評為烈士的減免兩成稅收。這一條可謂是逆天之筆,如今各大諸侯視平民百姓如草芥,戰死的兵士甚至連撫恤金都沒有。

當然了,趙毅制定這三條施政綱領只是大綱,還很不完善,需要徐庶和牽招去落實完善。但即便如此,兩人也無比震驚,兩人受當代思想局限,無法想到這一點,但以兩人的見識,他們不是不識貨,自然知道趙毅這施政綱領切實的解決了當前的問題,如果能貫徹下去,前景一片大好。

在這一刻,徐庶甚至就不想回書院學習了,趙毅給他的啟示太多了。對於寒門出身的他,甚至趙毅這些政策對貧苦百姓是多麼有誘惑力。

兩人按照趙毅的要求,深入民間調查研究,論證施政綱領的可行性,補充完善施政綱領。

與此同時,趙毅開始調兵遣將,如今吸納了白波軍降兵、各世家私兵,虎刀營擴軍到四千,虎槍營擴軍到四千,虎騎營擴軍到二千,虎射營擴軍到三千。

三千輜重營屯兵在晉陽以南的晉陽盆地中,平時實行半軍事化管理,主要任務是屯田,兼顧監管匈奴部落族人。高覽的虎射營負責拱衛靈石關,靈石關是太原郡南方門戶,嚴格來說不屬於太原郡。但趙毅早就將其視為囊中之物了,這裡是控制太原盆地和汾水谷底、阻攔白波軍進入太原的要塞。同時,趙毅也令高覽攻取、兼管界休縣,守住太原郡的南大門。

趙毅令張郃、趙瑜率領虎騎營,在於夫羅的配合下,向晉陽以北、以西進攻各縣,令張南、裴元紹率領五千虎槍營向東、向南進軍,清除盤踞在各縣的鮮卑族、匈奴族以及佔山為王的山賊、流寇。恢復各縣建制。趙毅的虎刀營駐紮在晉陽城中,負責拱衛晉陽。

徐庶、牽招論證了趙毅的施政綱領,並且查漏補缺,細化完善後在太原郡頒布了出來。但,似乎效果不佳,很多流民百姓將信將疑,認為趙毅這是在欺騙他們,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怎會到太原來。

在議事廳中,趙毅、徐庶、牽招和趙濱正在思索解決的辦法。

“如何才能打破僵局,取信於民!必須要找到一個突破口。”牽招沉思道。

“古有千金買馬骨,我們何不效仿之!”徐庶道。